当前欧美等疫情状态下商业的停滞、企业的降薪裁员、店铺的关闭、人们在家憋不住的种种等,正是两个月前的中国所经历的那样。疫情至今,涌动着各类对市场经济的预测,尤其是快消、餐饮、旅游等受挫较重的消费领域,企业正积极等待着疫情过后会迎来所谓救命式的报复性消费。
各行业伴随着逐步走出疫情的春天气息,卯足劲准备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报复性的活动推广、商品促销,迎接消费者的到来。
但报复性消费真的来了吗?
就目前企业恢复情况来看,报复性消费并没有等来。无论企业采取怎样的回血方式,人们的消费欲望似乎并没有被刺激起来。只能说大规模的聚会、购物、游乐事实上还是没有出现,人们被抑制的消费需求虽然在在短期内得到了释放,但充其量只是补偿性/恢复性消费,离报复性相差甚远。
刺激真的有用吗?疫情期间的人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用户行为发生改变的背后是需求与价值的改变,这些变化持续影响着用户在未来的消费行为。换句话说,消费是必然的,但受疫情阶段的影响,人们对于怎么消费、在哪里消费等,已经发生了一些比较明显的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待消费反而变得更加理智,有了更多向内的价值思考。
针对消费,我们也曾听到这样一种声音,“可能疫情教会大家的是拥有现金流,此刻赚钱的欲望是大于消费欲望,比起报复性消费,现在更多人想的更多的是报复性存钱。”
通过行为拆解背后的需求再洞察发现“价值诉求”的变化,或许你的企业就能找到刺激用户真正的突破点了。
企业的任何营销手段,不仅要触达用户、刺激用户,更需要与用户建立有意义的可交互的连接,前提就是,你是否足够了解你想要触达的人。后疫情时代,市场经济的摇摆,让许多企业被动的变化着。而疫情也让中国消费者学会了更多思考“为什么买”,到底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体验”这个词对大家都不陌生了,但触动人心的体验,却是许多企业所困惑的。疫情后的报复性消费来不来其实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消费者们又升级了。企业主们、品牌们是否也学会了从“用户视角”来思考、切入商业策略,真正关注人的价值变化,在商业中通过体验驱动建设企业品牌与人的关系,从商业交易、利益中升级品牌与用户之间的彼此成长的情感关系。
作为企业,你是否真的准备好去迎接后疫情时代下的新消费场景?
当下一个品牌的创建,一个商业模式的迭代,所需时间越来越短。一方面造就了人们对新事物的适变能力越来越强;另一方面,人们本身自我改变与催新的需求,也促进着环境中的企业基因随之而变。历史的滚轮愈跑愈快了,何去何从,商业必须深知人们变化动因,品牌与用户抱团共创在一起才能跑得更远更久。
本文来自源互联网,仅供阅读,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