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成功融资的餐饮品牌,都有一些共性特征:譬如,无论如何,第一个店必须赚钱;譬如,他们的品牌故事很清晰:产品定位明细;容易标准化规模化;漂亮的运营数据...譬如,团队有特别优势……
时常有一些与上述餐厅类似的项目创客询问我:为什么惟"餐饮创业者"而不是“餐饮创业爱好者”才值得投资?
任何创业,就是围绕着用户需求,制造产品或服务,实现利润,造福社会。在互联网+大环境下,近三年,有思想的餐饮人创业了,反而把本来简单问题分化得复杂起来。
譬如这拨年轻的餐饮创业者,他们总是振振有词:能在行业中细分出别人没有发现的卖点,这就是好项目;能把两个东西放到一起,产生出一件新产品,这就是好项目。我暂且把这拨人称为“餐饮创业爱好者”。
但是,真正的餐饮创业着需要什么?需要用户、需求以及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为什么?
餐饮其实是一个服务+产品的产业,他完全与互联网不同,互联网是边际成本为零的合法的高暴利,餐饮无论你发展10家还是10万家,他很难合法暴利。
对于品牌护城河低、技术壁垒低的餐饮来说,餐饮在资本市场,无论放在美国过去30年,还是中国未来30年,餐饮是项目好,生意也好,其实表现都很普通。那么,“餐饮创业者”有哪些特质呢?
特质一:市场规模清晰
对于有一定空间且处于成长中的小众市场,BAT没有能力通过标准化产品覆盖到,往往存在着不错的创业机会。譬如前面融资品牌里,迅速崛起的好色派、SO SALAD、米有沙拉等沙拉轻食品牌,从初始被认为是伪需求到获得年轻白领的热烈追捧,也慢慢挖掘出一个市场,至于最后,沙拉轻食被西餐收编为一道主食,还是坚守单品开店,CIBANK餐投行认为还很难说。
特质二:刚需维度明确
其实关于这种是不是刚需的讨论其实永远不会有答案。投资人之间最大的分歧和争议也在这里。看好项目人认为是刚需,否决的人认为是伪需求,到底谁是对的,恐怕不是0和1那么简单,最后只能拿数据和成败来说事。还好,最近三年投融资的项目,譬如黄太吉、吃个汤等单品爆款,CIBANK餐投行认为,这些虽然是刚需,也因为单品问题,未来面临较大风险。
还有一类长期被忽视的刚需,但是技术门槛高,跨界创业者和资本都不愿意进入,机会反而更多。譬如当前资本纷纷不看好的传统8大菜系酒楼、老字号,随着观念的改变,已被CIBANK餐投行少数餐饮投资人重视。
特质三:消费升级方向明朗
满足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后,再满足心理需求,这是一种消费升级。人们不仅仅是在买你做的产品,还是在买你生产这些产品的方式。譬如喜茶、奈学的茶这类新生活方式餐饮,满足了年轻人的休闲、轻食需求,是消费升级最显著的餐饮风口。
特质四:成本管控水平高
上门成本是变动成本,是随着业务量的增加而增加的,也就是说每一单都要上门。这就使得这类餐饮新零售项目无法通过规模化来显著降低成本。譬如义泰昌现炒快餐,全方位提高成本管控水平,是获得资本青睐的关键点。
特质五:复制扩张能力强
只有不存在地域属性的项目,才可跨区域复制,否则最终只能偏安一隅。而过于依赖个人技能的项目,通常服务无法标准化,生产无法规模化,最终受制于人力资源而不可持续发展。譬如小恒水饺坚持用手工的方式生产标准化的产品。为了控制产品质量,他们自建工厂而不是外包生产。正是这种精心打造产品的匠人精神赢得了消费者,使吃小恒水饺变成一件时尚的事,开店成功率100%。
特质六:建立了一定壁垒
壁垒也是阶段性的,现在是壁垒,过一段时间可能就不是了,不可能永远都是壁垒。靠单一壁垒发展起来的项目,如果不能建立新的壁垒,未来凶多吉少,不可持续。譬如外婆家建立了高性价比精品菜的壁垒,譬如周黑鸭、绝味鸭脖建立了庞大的渠道及多片区中央工厂的壁垒。
特质七:团队素质高
跨界创业能带入新的思维和商业模式,譬如我们都熟悉的松哥油闷大虾的创始人曾经是华为的一名供应链工程师,而西少爷的联合创始人曾是百度的工程师。有互联网经验的人跨行业创业,有过小成功和失败过再次创业团队,比本行业团队转型互联网成功的概率要高。当然,其实,这不是关键。
团队素质高,更应该是德才兼备,是一份诚信,一份谦卑与一份坚持。
本文来自源互联网,仅供阅读,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